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五癇」的意思

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五癇」的意思

五癇

五癇為古代中醫對各類癇證之統稱,其分類主要依據兩種體系:一為五臟對應之生理病理,二為發病症狀模仿五畜聲態之特徵。以下分述之:

一、按五臟分屬命名(五臟癇)

源自《小兒藥證直訣》,以五臟功能失調為本,發病時特徵與相應臟腑經絡相關:

肝癇:因肝風內動或情志所傷,發作時面色青紫,肢體強直或抽搐,雙目上視,聲如犬吠。

心癇:多因心火亢盛或痰蒙心竅,症見突然昏倒、面色赤紅、吐舌弄舌,聲如羊鳴。

脾癇:因脾虛痰濁內擾,發作時面黃腹脹,肢體抽搐或腹部抽動,聲如牛吼。

肺癇:因肺氣壅滯或痰熱阻肺,發作時面色蒼白,喘促或喉中痰鳴,聲如雞啼。

腎癇:因腎精虧虛或寒水上泛,症見面黑目呆,眩仆遺尿,聲如豬哼。

此類分法強調臟腑辨證,治療上須結合臟腑虛實,如肝癇平肝息風,心癇清心化痰,脾癇健脾祛濕等。

二、按五畜叫聲及體態命名

歷代醫籍記載略有出入,如《名醫別錄》載馬癇、牛癇、雞癇、豬癇、羊癇;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則有犬癇、羊癇、牛癇等。其特點為:

犬癇:發時如犬吠,匍匐搖頭。

羊癇:啼叫聲似羊,目睛翻視。

牛癇:聲如牛鳴,頸項強直。

雞癇:頭頸前伸,聲似雞啼。

豬癇:口吐泡沫,聲如豬哼。

《丹溪心法》指出,此類分類雖形象,然病機皆歸於「痰涎壅塞諸竅」,臨床治療可統用滌痰開竅法,如導痰湯、定痫丸等,無需拘泥於具體畜形。

中醫病機與論治要點

五癇之發,總與風、痰、火、虛相關。《臨證指南醫案》云:「癇病或由驚恐,或由飲食,積痰內伏,風火相煽,擾亂神明。」故治法以豁痰息風、調理臟腑為綱,兼顧標本。如癲癇頻發,久病多虛,需參酌補益肝腎、健脾養心等法。然古醫家亦強調,五癇之名雖異,實為症狀描述之差別,臨證仍當以辨病機為主,不可執著名稱。

相关推荐

都来说GoldenDict 词典你们在用哪个? 以及各个GoldenDict词典工具的问题汇总
淘宝店铺能上架多少宝贝?宝贝的上架流程又是怎样的呢?学习上架商品提高店铺运营效率!
Word2021怎么制作斜线表头 操作方法
旅游景点软件有哪些
《花千骨》净赚1.2亿 背后赢家是谁
中国移动流量卡哪个最划算?2025年实测推荐